高達40米的磚塔, 自底到頂, 一色灰黃, 平淡的土磚該會使人感到多麼沉悶, 單調, 但在聰明過人的維吾爾匠師們別具匠人的砌疊中, 循環往復, 變化無窮. 立身塔下, 抬頭仰視, 就如置身在一幅複雜而變幻的裝飾畫前.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Tuesday, November 04, 2008
吐魯番的生命之源
在前往吐魯番的路上, 會看到公路邊那些排列有序的沙土小丘, 那下面就是馳名中外的吐魯番的坎兒井. 俗話說: "地靠水, 樹靠根, 沒有水, 地不生." 水是綠洲的生命之源. 眾所周知, 吐魯番是我國著名的火洲, 乾旱少雨, 滴水貴如油. 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 年蒸發量卻有3000毫米以上, 只能憑靠北面天山, 西面喀拉烏成山的雪水資源, 但是這些雪山融水流出山不久就消失在戈壁礫石之中了. 在這種情況下, 古代吐魯番人利用盆地優勢, 把深層地下水逐漸變為淺層地下水, 有效地防止了水量的強烈蒸發. 輝煌浩大的坎兒井工程, 同長城, 大運河並稱我國古代的三大工程之一.
坎兒井, 維吾爾語叫"坎兒孜", 原為地下水道之意, 是一種獨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統. 坎兒井由豎井, 暗渠, 明渠, 澇壩(蓄水池)四部分構成, 它是一項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勢, 不需動力而將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 豎井, 是用來開挖暗渠, 運送沙石及通風用的. 井口呈長方形, 一般長1米, 寬0.7米, 每隔20~30米開挖一口豎井, 越向上游, 豎井距離越長, 越是下游, 豎井間隔距離越短. 暗渠是主體, 也就是地下河道, 一般高1.7米, 寬1.2米, 長3~5公里. 吐魯番地區坎兒井最長的暗渠達25公里, 最短的僅一二百米. 明渠就是地面的導流渠, 將水引入澇壩(蓄水池)或直接澆灌田地. 坎兒井的基本原理是: 從盆地地下水溢出帶開始向上游水平掏挖, 進入蓄水層並儘可能延伸, 蓄水層中的地下水不斷滲入暗渠並沿渠流出.
坎兒井的名字由來已久, 它的存在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據傳說, 新疆的坎兒井的水源, 是一個放牧的人無意間發現的, 後來當坎兒井開始修造後, 就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人說勞動創造智慧, 看來這話一點不假. 坎兒井因修造得很特別, 漸漸地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每年有不少遊人去遊玩和參觀. 坎兒井給遊客的啟示是, 當某一種事物還沒有威脅到我們生存空間的時侯, 當人們的生存空間還沒有真正受到制約的時候, 人們是不會有危機感的, 也就不會太費心思去研究怎樣制約或者克服.
Monday, November 03, 2008
葡萄溝@吐魯番
途經全世界第二大的風力發電廠, 和一片望而卻步的戈壁沙漠;
數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全中國最乾, 最熱, 海拔最低;
這是葡萄的故鄉;
在加州大家可能會想到 - Napa;
好好好, 言歸正傳, 我們在新疆的第二站, 吐魯番.
Saturday, November 01, 2008
Friday, October 31, 2008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天山天池
拜別了在西安會講流利廣東話的導遊先生後, 我們乘晚機到了新疆的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 不像我們一般用的語言, 原因在於它原是維吾爾語, 意思是指"優美的牧場". 它還有一個原意是"紅廟子", 至於為甚麼叫紅廟子, 我就無法猜想了.
Sunday, October 19, 2008
似董非懂
來到了今天在西安的最後一站, 也是旅遊人必到的景點, 沒錯, 這裡是兵馬俑博物館.
可能一說起兵馬俑, 人們就會自然聯想到西安, 但是原來西安是一個十朝古都. 西安市, 古名長安, 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先後有周, 秦, 漢, 隋, 唐...等共十個朝代建都於此, 與古羅馬, 埃及, 雅典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至唐朝全盛時, 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亦因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起著重大貢獻, 而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的起點.
可能一說起兵馬俑, 人們就會自然聯想到西安, 但是原來西安是一個十朝古都. 西安市, 古名長安, 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先後有周, 秦, 漢, 隋, 唐...等共十個朝代建都於此, 與古羅馬, 埃及, 雅典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至唐朝全盛時, 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亦因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起著重大貢獻, 而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的起點.
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What Is It To Succeed
To laugh often and much;
to win the respect of intelligent people and the affection of children;
to earn the appreciation of honest critics and endure the betrayal of false friends;
to appreciate beauty;
to find the best in others;
to leave the world a bit better,
whether by a healthy child, a garden patch or a redeemed social condition;
to know even one life has breathed easier because you have lived.
This is to have succeeded.
by Ralph Waldo Emerson
to win the respect of intelligent people and the affection of children;
to earn the appreciation of honest critics and endure the betrayal of false friends;
to appreciate beauty;
to find the best in others;
to leave the world a bit better,
whether by a healthy child, a garden patch or a redeemed social condition;
to know even one life has breathed easier because you have lived.
This is to have succeeded.
by Ralph Waldo Emerson
Friday, October 17, 2008
御湯
華清池, 中國著名溫泉勝地"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楊貴妃出浴之艷麗故事便在此處發生.
華清池堪稱"天下第一溫泉", 本草綱目曾記載溫泉可治療手足不逐, 中醫學認為, 人體腳踝關節以下有60多個穴位. 如果經常用溫水洗腳, 能刺激足部穴位, 增強血液運行, 調整臟腑, 疏筋活絡, 從而達到強身健體, 袪病除邪的目的.
華清池堪稱"天下第一溫泉", 本草綱目曾記載溫泉可治療手足不逐, 中醫學認為, 人體腳踝關節以下有60多個穴位. 如果經常用溫水洗腳, 能刺激足部穴位, 增強血液運行, 調整臟腑, 疏筋活絡, 從而達到強身健體, 袪病除邪的目的.
Thursday, October 16, 2008
Ceramics & Lacquer
久違了!
月初剛從絲綢之路回來,好好的一次體驗式旅行,但也令人非常疲累.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慢慢分享這次旅行的點滴.這次先放上幾張相片,當然啦,整個旅程拍攝了超過上千張,大於3GB,所以需要時間先去整理才擺放更多相片上網.
月初剛從絲綢之路回來,好好的一次體驗式旅行,但也令人非常疲累.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慢慢分享這次旅行的點滴.這次先放上幾張相片,當然啦,整個旅程拍攝了超過上千張,大於3GB,所以需要時間先去整理才擺放更多相片上網.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08
這刻想念的是誰?
有時覺得寫部落格就像小時侯寫短文一樣, 每次都想好了主題, 但就是作不出題目.
今次為剛收到的三張sd cards 拍了幾張照片. 那這一篇叫做"從SD到SDHC"好, 還是叫"為旅行前作預備"好呢? 猶疑了一下, 還是把它命名為"這刻最想的是誰?"
還有幾天又會再離開一天四季的灣區和朋友去旅行了. 所以最近心情不太專注, 工作都變得沒有很積極. 這次我們會去中國的絲綢之路. 一個充滿了歷史文化, 但又不失古中國和西方文明接壤的地區. 雖然內心經過多次掙扎, 但最後還是懷著"拼了吧"的心情讓自己決定踏上這次旅程.
有次跟友人路比說起, 她說: "嘿, 你變了! 今年去好多次旅行囉!?"
我也察覺到, 今年出外的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多的. 無論是因為退修會, 短宣, 體驗訓練, 國內的國外的都多了..
其實為這次旅行, 我沒有預備很多, 至少我到現在還沒有收拾任何行李. 只是準備了14GB的memory card和兩部相機.
臨別, 最捨不得的還是人. 而我知道我會最想念正在埋頭苦讀的hon.
沒有妳在身旁, 我還是最掛念妳.
今次為剛收到的三張sd cards 拍了幾張照片. 那這一篇叫做"從SD到SDHC"好, 還是叫"為旅行前作預備"好呢? 猶疑了一下, 還是把它命名為"這刻最想的是誰?"
還有幾天又會再離開一天四季的灣區和朋友去旅行了. 所以最近心情不太專注, 工作都變得沒有很積極. 這次我們會去中國的絲綢之路. 一個充滿了歷史文化, 但又不失古中國和西方文明接壤的地區. 雖然內心經過多次掙扎, 但最後還是懷著"拼了吧"的心情讓自己決定踏上這次旅程.
有次跟友人路比說起, 她說: "嘿, 你變了! 今年去好多次旅行囉!?"
我也察覺到, 今年出外的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多的. 無論是因為退修會, 短宣, 體驗訓練, 國內的國外的都多了..
其實為這次旅行, 我沒有預備很多, 至少我到現在還沒有收拾任何行李. 只是準備了14GB的memory card和兩部相機.
臨別, 最捨不得的還是人. 而我知道我會最想念正在埋頭苦讀的hon.
沒有妳在身旁, 我還是最掛念妳.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08
Friday, August 29, 2008
單鏡反光Super Book
一早踏入工作室, 剛從香港回來的同事就馬上遞來幾本有關數位單眼相機的指南和雜誌. 近年數位相機, 特別是單鏡反光的發展真算快速. 從Canon的10D, 到20D, 30D, 40D, 至最近期的十五萬像50D, 都只是短短五年的時間. 究竟是大家對攝影的要求越來越高, 還是對那無止盡的科技麻木地追求?
Monday, August 25, 2008
晴雨不定的加立 Gallup
當移民到一個國家, 就應該懂得這個地方的文化. 而沒有一種方法, 可比去體驗原住民的生活更能全實地瞭解. 抱著這樣的心情, 我們踏上了位於新墨西哥州加立的印第安人保護區.
Friday, August 22, 2008
Muir Wood
八點四十五分集合, 九點鐘準時從教會出發. 今天, 我們到Muir Woods Monument遠足.
雖然路程不算很遠, 但到達時已經差不多要十點了. 果然如網上所說, 停車場一早已經爆滿, 還好事先有做好資料搜集, 知道要把車停到路旁的pull over處. 我們從 Dipsea Trail 走往山頂, 經過Ben Johnson Trail, 最後靠著Main Trail, 源途欣賞著小溪紅木, 最後用了大約四小時完成全程.
雖然路程不算很遠, 但到達時已經差不多要十點了. 果然如網上所說, 停車場一早已經爆滿, 還好事先有做好資料搜集, 知道要把車停到路旁的pull over處. 我們從 Dipsea Trail 走往山頂, 經過Ben Johnson Trail, 最後靠著Main Trail, 源途欣賞著小溪紅木, 最後用了大約四小時完成全程.
Friday, August 08, 2008
北京隨意走 (四) -- 老北京胡同游
It has been almost a month since I came home from Bei Jing, however, I can feel my heart is still there.
Monday, July 28, 2008
北京隨意走 (三) -- 香滿溢茶道
本來決定要去觀看茶道只為了想和朋友們一起見識中國文化, 觀賞後才知道原來中國茶道博大精深, 歷史悠久. 就連造茶大國的日本, 他們的茶道原也出自於中國. 難怪我經常說的一句: "Everything comes from China!"
Sunday, July 27, 2008
北京隨意走 (二) -- 慕田峪長城
始建於明朝, 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 慕田峪長城兩面都是鋸齒形垛口牆. 垛口牆是守城將士對敵作戰的掩體, 在此可張弓用箭, 滾木擂石. 兩面建垛口, 意味著可兩側同時作戰. 當年鏖戰的激烈以及此段長城在歷史上戰爭中的地位由此可以想見.
長城仍是當今建築學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當中採用了自中國各地的雄厚地磚與岩石, 只要站在城牆上往四周眺望, 就不得不驚嘆上帝造物是何等細膩. "不到長城非好漢", 今天終於有機會踏足慕田峪長城的地磚上, 棉棉細雨, 更增加了偉大的長城背後, 一段飽經歲月風霜的味道.
長城仍是當今建築學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當中採用了自中國各地的雄厚地磚與岩石, 只要站在城牆上往四周眺望, 就不得不驚嘆上帝造物是何等細膩. "不到長城非好漢", 今天終於有機會踏足慕田峪長城的地磚上, 棉棉細雨, 更增加了偉大的長城背後, 一段飽經歲月風霜的味道.
Thursday, July 24, 2008
hon 的hon
最近的生活變得特別忙碌, 總是不停地做這些趕那些. 好像回家後未能好好停下來休息. 一直都想把這一集有關於hon的近照上載到部落格裡, 今天總算是完成了. 現在是深夜12點15分, 我想我還是未能休息.
Thursday, July 17, 2008
北京隨意走 (一) -- 頤和園
剛從北京回家幾天, 還在適應時差. 經過兩個禮拜之後發現, 原來自己對時差的適應能力不是特別強. 前兩天早晨五點未到就醒過來了, 昨晚半夜兩點還未睡著. 不過話說會來, 這次北京之旅給我很大滿足. 特別是街道出乎意料地整潔, 還有當地教會弟兄姊妹的熱情. 我在北京的第一次, 感受到甚麼叫做血濃於水.
Sunday, June 22, 2008
Thursday, June 19, 2008
這裡的第一篇
花了好幾日時間, 總算是把這個部落格弄好了. 這裡雖然不是我第一個網站, (想一下, 我建網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但部落格來說還是第一次. 自己一直有個心願, 就是能夠建造一個屬於自己和大家分享的空間, 現在總算是達成了.
我給這裡起名叫Littlekidie的腳踏車. 就是希望自己能和大家在以後的日子一直走下去.
希望在你的生命裡, 也能夠留下我的足印.
我給這裡起名叫Littlekidie的腳踏車. 就是希望自己能和大家在以後的日子一直走下去.
希望在你的生命裡, 也能夠留下我的足印.
Subscribe to:
Posts (Atom)